我校物联网工程专业被列入广东省项目“面向智慧生产的物联网产业”的特色建设专业,也是我校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专业之一。物联网工程是一门涵盖了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等的综合性专业,是一门应用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产品开发、产品检测和技术应用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能够在物联网工程领域从事软硬件产品开发,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开发及维护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基本学制:全日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毕业要求:毕业最低学分160学分,修完第二课堂成绩单(含创新创业)规定学分。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修养、服务意识、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业岗位责任。
(2)掌握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较好的阅读、翻译和一定的口头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文献检索、信息获取、处理等计算机运用能力。
(3)具有较好的数字、自然科学、物联网领域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各类知识用于解决物联网领域的工程问题
(4)能够针对物联网工程问题,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识别、分析通过文献研究获得解决方案。
(5)了解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领域的理论技术前沿和新发展动态,具有适应学科发展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基本能力。
(6)能够针对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7)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的设计、开发、测试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具备将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物联网开发、项目管理等方面能力,具有物联网系统分析、规划设计、嵌入式软件设计与实现的能力,具有参与应用项目开发和工程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
(8)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
(9)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能够正确定位个人角色,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适应知识结构变化和社会要求,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一)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
在对物联网方向企业用人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设计了培养目标,系统地考虑了课程、项目、竞赛以及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各方面因素,与企业联合设计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一体化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二)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为培养特色
依托学校电子专业和学院计算机学科的优势,突出软硬件综合开发能力强的特点,将实验、实践与科技竞赛活动紧密结合。所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物联网软件、硬件理论基础、扎实的物联网感知、通信、处理、控制和安全的系统知识,具有从事物联网系统软硬件设计、集成与开发的能力。
(三)混合式教学助力应用能力培养
本专业将采用以“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线下在校内实训室的真实物联网设备搭建典型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利用校外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适应国家科技化和现代化建设需求,面向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的发展需求,突出物联网应用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交叉与融合的特点,构建提高“基础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框架。构建“大平台+小模块”的概念,其中“大平台”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小模块”包括物联网硬件开发模块和物联网软件开发模块。
(1)通识教育课程平台
包括语言课程、文学与艺术课程、历史与文化课程、社会分析课程、道德思政课程等。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文科学素养;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跨学科理解、学习与沟通能力;能适应多文化团队合作,能够在职业工作环境中有效沟通和交流。
(2)学科及专业类基础课程平台
培养学生具有广阔的专业知识面,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系统地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掌握物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能力;熟悉本行业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专业课程平台
包括物联网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学生具有运用计算机及信息网络辅助物联网规划、设计、计算、控制能力;了解相关技术标准,具备进行物联网系统及装置研发、设计、制造、运行与管理能力;能够提炼、分析和解决本领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问题,具备从事物联网及相关领域工程项目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从事物联网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专业拓展模块包括物联网硬件开发模块和物联网软件开发模块,培养学生的专长,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其中物联网硬件开发模块:培养具备物联网硬件电路的设计、开发、调试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学习和分析能力;物联网软件开发模块:培养具有对物联网产品功能模块的独立开发、测试能力,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具备良好的文档阅读和文档撰写能力。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组织协调和交流沟通能力。在校内实训室的真实物联网设备搭建典型的物联网应用系统,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在校外能够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适应不同角色;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能够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技术的发展变化,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核心课程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Java程序设计、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嵌入式Linux系统及应用、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应用开发、Android应用与开发。
实践课程
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综合训练、Java程序设计综合训练、微处理器原理与应用综合训练、无线组网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Linux系统及应用课程设计、物联网系统应用开发课程设计、Android应用与开发综合训练、企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获得证书
嵌入式系统设计师、物联网单片机应用与开发(高级)证书
目前设有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综合实验室,总面积约 110 平方米,配有物联网开发应用实验箱、物联网综合实验箱、RFID实验箱、移动互联网实验箱、移动互联网开发平台、智能家居实训开发平台等大量物联网和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目前专业建设3个学生实习基地,与多家物联网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在万物互联的大趋势下,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深入应用在各产业领域,已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能交通和智慧医疗等领域得到较好应用,物联网领域发展、行业快速应用引起人才巨大缺口,就业前景广阔。本专业注重学生软硬件能力的综合培养,毕业生可在国家机关、科研机构、学校、公司等物联网产业链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软硬件系统研发、项目规划实施、系统运维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建有一支专兼结合、工程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5人,教学名师2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100%,双师型教师比例70%。9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或实际项目研发经验。教师在物联网、大数据、车联网、人工智能、NB-IoT等前沿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近年来,获得在线教学优秀课程案例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得中教集团第三届教学技能交流活动一等奖;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项目1项;获得校级科研教研项目若干项;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实用新型专利若干项;软件著作权20项。